葫芦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种户外常见植物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的图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13045.html
点击标题下「云南*协报社」可快速
  云南好山好水出好药。云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使云南所产的药物往往与其他地方所产的药物不尽相同,且即使是同一种药物,其有效成分及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而正如兰茂《滇南草本序》所言:“奇花异草产于滇域,而人不识”一样,云南所产的不少药物,既没有让人们充分地认识,更没有让人们有效地加以利用。在这些药物之中,长期流传与诸葛亮南征相关的韭叶芸香草,就是一味“藏在深山人未识”,一直披着神秘面纱的解疫良药。


  神秘的韭叶芸香草,有着一段神奇的传闻。而韭叶芸香草的神秘,与诸葛亮南征的历史和故事有关。务本《滇南本草》在叙述完韭叶芸香草的相关内容后,“补注”云:昔武侯入滇,得此草以治烟瘴。此草生永昌、普洱、顺宁茶山地方,形如兰花,但叶有细白毛,且如韭叶,但韭叶则软,芸香草硬。


  这条补注告诉我们,建兴三年()春,诸葛亮(~)率*南征,深入不毛,“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平定南中的过程中,曾“得此草以治烟瘴”。其相关细节,《诸葛亮集》引张澍杂记透露:“孟获之兄名节,以芸香草解*士哑泉之*”。但这也说得不够具体,于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从晋朝史学家陈寿《三国志》及“说三分”等历史著作、杂记、平话、戏曲之中查找依据,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于创作《三国演义》时,“铺张”而出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在引人入胜的五擒孟获故事中,罗贯中演义出孟获退往秃龙洞,诸葛亮所率*士误饮哑泉之水而不能言语,幸得“高人”指点,方采到“万安隐者”孟获之兄孟节草庵前的韭叶芸香草,*士们口含一叶,便“不染瘴疫之气”,最终直捣秃龙洞,第五次生擒孟获。此事在云南虽也有传说,但与罗贯中之说有些不太一致。据《新纂云南通志卷二百六十二·释道传四》载:“孟优,蒙化人,居巍宝山,土帅孟获兄也。素怀道念,常往来澜沧、泸水间,得异人长生、久视方药诸书,随处济人。后主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中误饮哑泉,辄手足四禁不语,或谓优有良药,使人往求之,优进仙草,立验。亮惊异之,与语人天运会,深有契。后入峨眉山,不知所终。”并注“道光《志》案:《水经注》作‘孟节’,曾为虎步监。”也就是说,向诸葛亮献药者,在云南的史志之中,是孟优而非孟节。在大理,孟优还被拜为药王,在今巍山等地的药王庙、本主庙里塑有神像。因而,从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将向诸葛亮进良药者,视为孟优更为恰当。但不管帮助诸葛亮的是孟节还是孟优,韭叶芸香草都与诸葛亮、与三国历史挂起了钩,让人们能够通过《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对滇产韭叶芸香草留下深刻印象。


  神秘的韭叶芸香草具有神奇的药性。务本《滇南本草》载:韭叶芸香草“性微寒,味辛、微苦。治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有感冒,风寒暑湿,四时不正之气,乍寒乍热,体困酸软,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发瘴疟,胸膈膨胀,饮食无味,肚腹疼痛,呕吐、水泻等症。”文中罗列的韭叶芸香草,可以医治的病症涉及甚多,颇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韭叶芸香草到底可以用来医治哪些疾病呢?务本《滇南本草》在每卷卷首所置的目录中,于每一种药物的药名之下,都会将本药的主要治症摘要注录。韭叶芸香草药名之下,所注“治伤暑霍乱,呕吐,腹痛,头疼,烟瘴”,应当就是该药的主治。而沿《滇南本草》的版本往前追溯,我们发现,“风寒暑湿”一语,在清初本《滇南本草》之中作“伤风伤暑,温疫湿疫”。这样看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文献中的韭叶芸香草,在用来医治湿疫*疫等方面,有一致之处。


  神秘的韭叶芸香草,是一味神奇的药方。在古代,云南被人们视为“瘴疠之区”。人们熟知的白居易《折臂翁》有云:“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寻找破解不服水土,医治瘴疫的药物,是居住或旅居云南的人们历来的愿望。《滇南本草》既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也是一部云南各民族群众用药经验的总结。而韭叶芸香草,就是云南各族群众千辛万苦、千挑万选,最终找到的医治瘴疫的主要药物之一。务本《滇南本草》在介绍完韭叶芸香草的性味、功效、主治等后,专列“治伤暑霍乱,呕吐、水泻,肚腹疼痛,头疼,发热,怕寒,或中烟瘴,不服水土”的“附方”。这一千锤百炼形成的“附方”,仅由七味药物组成:“韭叶芸香草一钱、木瓜五钱、苍术一钱、陈皮一钱、厚朴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一片。”并告诉人们,此方“水煎服”,服用时“忌油荤”。在附方之外,务本《滇南本草》还记载:用韭叶云香草三钱,水煎服,治疗“四时感冒,风寒暑湿,头疼体困,乍寒乍热,烦渴饮水”,并明确“汗解而愈”。


  神秘的韭叶芸香草,还有神奇的药事。对于每一种药物的认识,总是随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现,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如韭叶芸香草的名称,仅别名就有韭叶云香草、芸香草、香草、麝香草、石灰草、细叶茅草、香茅草等,让人们能够通过一个个不同的称呼,来认识此药一个个不同侧面的特性。韭叶芸香草的产地,《滇南本草》整理本附注:“《通志》卷六十九引《一统志》:‘芸香草,出昆明,有二种:一名五叶芸香,能治疮*……一名韭叶芸香,能治瘴疟。’”也即在昆明,我们就能够找到这种药物。而随认识的深化,人们发现,有些关于韭叶芸香草的记载,并不正确或完全正确。在《滇南本草》务本目录栏本药药名之下,注有:“此叶有细白毛,如韭外叶,但韭叶软,芸香草叶硬。”此语从清初本就有类似表述。而直到后人系统整理,认真研究,才发现韭叶芸香草“叶无毛,只花序上有白色柔毛”,才纠正了这一沿袭了余年的错误。可见,关于韭叶芸香草,无论是形状还是效用等,仍然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此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待韭叶芸香草,还是对待其他药物,都不能只唯书,而只能唯实,只有因时因地因病辩证地加以应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昆明市*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云南*协报投稿邮箱基层*协稿件请投邮箱:ynzxbgdzx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