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在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小康梦圆之际,本报组织记者深入社区乡镇,深入企业校园,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生产生活,聚焦微观典型,开展蹲点调研,报道百姓身边和眼中的显著变化,反映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起推出“同心奔小康”专栏,讲述小康伟业中的天津故事,呈现历史丰碑上的细节纹理,真实记录普通百姓可触可感的幸福体验。
天津北方网讯:芬芳四月,春暖花开。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村民张振岩家的温室大棚里,一个个小葫芦正带着春天的蓬勃之气“使劲儿”生长着。这些造型各异的葫芦不仅是张振岩的“心头肉”,也是大杜庄村老百姓致富的“新法宝”。
张振岩细心观察着葫芦长势,不时地拍几段小视频分享到朋友圈。他种的葫芦品种丰富,既有常见的传统品种,也有一种由他创新嫁接培育出来的本地特色──“天津嘴”葫芦。“这种葫芦个头小、皮质好、腰身细、扁圆肚,是目前市场上最畅销的品种,价格连年涨。”张振岩说。
“天津嘴”在文玩市场上受热捧,全国各地客户慕名而来,有批发采购的,有学技术的,也有购买种子的。张振岩的葫芦生意一天比一天火。有同村村民前来求教种葫芦的“门道”,张振岩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
村民张文荣就是新加入的葫芦种植户。有了技术支持,张文荣家的葫芦种植很成功,收益年年增加。眼下,张文荣正忙着收获一批刚成熟的小葫芦。这些形似南瓜的葫芦,颜色或橙*、或淡绿、或彩色相间,造型“萌萌哒”、大个儿的不足巴掌大、小个儿的比硬币大不了多少。张文荣说,“南瓜葫芦”是从日本、墨西哥引进的,是文玩市场上的“网红葫芦”。一年多季成熟,收一茬卖一茬,销量很不错。她一边说着,一边点开自己的网络账号。“张姐葫芦”在网上小有名气,“粉丝”遍布多个省市。她家每次“上新”,订单便纷至沓来。
如今,葫芦种植已经成为大杜庄村的特色产业,全村种植农户已达40余户,种植面积余亩,年产值达到万元。靠着小葫芦的“生意经”,这个市级结对帮扶困难村,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过去靠传统种植产业,村民平均年收入不足万元。小葫芦有大产值,市场前景好、收益可观。我们发挥有种植经验村民的带动作用,让他们为农户传授技术、搞种植培训,手把手地带动更多人致富奔小康。”大杜庄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红鸽说。
不仅如此,村里还积极拓展葫芦加工工艺,创建了葫芦工艺制作室。经过雕刻、烙烫、彩绘、勒扎等手法,普通的葫芦成了一件件工艺品,价格也翻了几番。“手工掐丝景泰蓝葫芦,一般卖、元,品相好的可以卖到几千元。年初到现在已经接了多个订单。”手工艺师朱娜是本村村民,凭借着独到的手工技艺,朱娜在工作室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她还肩负起了培训更多手工艺师的责任。如今,定期到这里学艺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春风吹遍地,乡村振兴迈阔步。借助“小葫芦”的发展优势,大杜庄村生态产业项目慢慢铺开,总规划占地亩的生态旅游观光园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新扩建的葫芦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未来还将打造葫芦文化中心,建设葫芦主题博物馆、葫芦加工体验中心、烫画艺术培训中心等,吸纳人才,传承技艺。让“小葫芦”变身“宝葫芦”,铺就幸福小康路。(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