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
梅雨过,蘋风起。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
雨,在初春落下,润物细无声,绵柔细密,沾衣欲湿,花朵含苞,顶着碎玉似的雨,带着初绽的欢喜;
雨,在盛夏落下,淋漓尽致,横扫暑气,乱雨跳珠,气势磅礴,雨后出现彩虹,多一抹亮丽;
雨,在秋夜落下,与虫鸣唧唧啾啾响应着,枕着雨声虫声入眠,睡梦也酣沉。
唯这梅雨,不由分说地落着,将两个季节用巨大的雨帘隔开,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是一番流光容易把人抛。
以“梅雨”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今载籍中寥若晨星。而对“梅雨”的文学记载,又绝大多数出自古典诗词,尤显中国古典诗词之博大精深。
青玉案·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时雨。
被古代文人称为“贺梅子”的宋代词人贺铸,以他《青玉案·横塘路》中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时雨”享誉天下。
且听,要问我的痴痴愁情究竟有多少?多得就像遍地似烟似雾的芳草,满城飞舞的柳絮,还有那江南梅子*熟时绵绵不断的迷蒙细雨。
贺铸的词连设三喻,是一种复合的景色。草,是烟雾中的草,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的草。絮,是空中飞动的絮。雨,是梅子*熟时节下个不停的、如雾如烟的雨。不尽穷愁,惟见烟草、风絮、梅雨如雾,多美的意境!而这也正是梅雨的气候特征和美学意义。
梅雨
唐·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茅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迥。
杜甫当时在四川成都,诗中所说的"南京"不是指江苏南京,而是指成都,成都梅雨时值农历四月。
当时的大唐,刚从安史之乱中缓过来,定都成都为南京,一切都百废俱兴,只待重来
梅雨
柳宗元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
秋深楚猿深,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化尽,非为帝京尘。
写这首诗的时候,柳宗元正在广西柳州,那里的梅雨季节比江南略早,在农历三月的时候,所以虽然是梅雨,却还是小春时节。
这首诗是关于梅雨季节的诗作中,少数几首郁闷悲怆之作,原因是此刻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一面是仕途不面,一面是连绵阴雨。
舶趠风
苏轼
三旬已断*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这首诗作于康熙三年(年),苏轼写这首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描写江南一带梅雨季节的景色.舶趠风,苏轼《舶趠风》序云:“吴中梅雨即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船趠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秣陵,金陵(南京)的别称.
"三旬已断*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意是说,每年夏至后*梅雨天气结束,既而转入夏季风(即东南风)也就是"舶趠风"。为什么叫"舶趠风"呢?"舶"就是船舶,"趠"是远来的意思。因为此时风自海上与船舶同时来到,因此称为"舶风"。
梅雨
陆游
沐罢斜簪二寸冠,
断云残霭暗江干。丝丝梅子熟时雨,
漠漠楝花开後寒。剩采芸香辟书蠹,
旋舂麦耖续家餐。日长倦睫惟思闭,
茗碗真须抵死宽。
除了这首,陆游还写过另一首五言梅雨:
残雨收还滴,低云去复留。
护雏怜弱燕,唤妇笑鸣鸠。
碓米舂初滑,园蔬摘复抽。
谁知泥没踝,也有客相求?
虽然两首不尽相同,但立意却很接近,都是写梅雨时节,一派闲散、惬意、朴实的田园风光。从这两首诗中,大约也可一窥当时的生活与时令。
梅雨
梅尧臣
三日雨不止,
蚯蚓上我堂。
湿菌生枯篱,
润气醭素裳。
梅雨季节气温已经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大,衣物易长霉。
诗中的“润气”讲的就是潮气、湿气,“醭”讲的就是因受潮而生霉斑。“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实在是写的太形象逼真了。
古人诗词中也写出了梅雨天给农民带来的劳作艰难。宋代的范成大写过一首诗,道尽了农夫的怨恨:
“梅霖倾斜九河翻,
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
年年披絮插秧寒。”
对农民来讲,梅雨季节的充沛雨水对水稻插秧十分有利,但雨水多了身上湿、水田水寒易得病。
南宋曾几也写过一首《悯雨》:
“梅子*初遍,秧针绿未抽。
若无三日雨,那复一年秋。
薄晚看天意,今宵破客愁。
不眠听竹树,还有好音否?”
诗人关心农业生产,写的很有感情。
鹤冲天
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
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
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
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
无事小神仙。
周邦彦的这首词,颇有苏轼的那种洒脱劲儿,这种平直而又妙趣横生的描述,光是读着,心情就好了起来。
用刺青向传统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