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张调理脾肾阳虚的名医名方,温肾暖脾,祛
TUhjnbcbe - 2024/5/3 16:47:00

平时门诊上遇到最多的患者就是脾虚,像消化不好、胃口不佳、大便不成形、腹胀腹痛、头晕目眩、反酸、打嗝、明明吃的不多,肚子还是胀胀的,稍微吃点凉的、辣的、油腻的东西,就会上吐下泻,还畏寒怕冷。这种情况在中医上多是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

脾阳是指脾在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过程中起到温煦作用的阳气。脾阳充足,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变成水谷精气,上输给肺,由肺脏进行布散到全身。比较轻,比较活跃的那部分就叫卫气,分布在我们人体体表或脏腑组织之间,起到温煦和抵御外邪的作用;比较精纯、浑厚的那部分精华就进入到了血脉里,通过心脏把它变成了血液。

肾阳是指由肾精所化,对机体有温煦、激发、兴奋、蒸化、封藏和制约阴寒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阳。能化生为五脏六腑的阳气,也具有温暖五脏六腑的作用,所以又叫命门之火,元阳。

那为什么会出现脾肾阳虚呢?主要当脾阳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累及到肾,或者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也会累及到脾,以及脾肾阳气同时受损。

那么,出现脾肾阳虚的病症,究竟该如何调治呢?其实,最根本的办法还是需要从源头抓起,温补脾肾是关键。对于这方面疾病的调理,中医自古就有诸多名方,比如温脾汤、附子理中丸、真人养脏汤、金匮肾气丸等,但还有一个十分奇妙的方剂,不得不说,它就是清代名医吴鞠通的奇效良方——安肾汤。

安肾汤

安肾汤是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卷三的方子,对于湿邪久留、脾阳耗损、肾阳也虚的、最适合。

处方:鹿茸、葫芦巴、补骨脂、韭子、大茴香、附子、茅术、茯苓、菟丝子。

上药用水八杯,煎煮成三杯,分三次服。病久怕服汤药的,可用上药二十剂制成丸剂服。

主治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受影响,功能弱者。不仅可用于湿病日久而脾肾阳虚者,也可用于内科杂病中属脾肾阳虚的阳痿、不育症等。

一般来说,脾阳亏虚可见面色萎黄,四肢清冷,食少不化,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肾阳亏虚则可见身寒怕冷,腰酸膝软,滑遗阳痿,夜尿频繁。

方中以鹿茸为主药,能入阴升阳,保护肾内真阳。再者凡是肾阳虚衰者,是需温补督脉,因此该方加入可入督脉的鹿茸。

另外再加入补肾中真阳的中药,附子、葫芦巴、韭子、菟丝子、补骨脂、茴香。

附子味性性烈,不仅可补火助阳,还能让风寒湿邪统统赶走;葫芦巴味苦性温,是一味滋养强精中药,对于元阳不足,不能归元者可用。

韭子,则是韭菜的种子,有补肝肾、壮肾阳、固精缩尿的能力;

而菟丝子平补肝肾脾,补骨脂则肾脾同补,脾胃健运,则体内湿浊自然而然就不见了;

再者加入大茴香,味芳香可入阴,抵下焦而升阳。

最后则加入茯苓、苍术来渗水利水,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下焦排出去,是水液不再停留。

总的来说,以上就是安肾汤,可温肾暖脾、祛湿化浊、益气提神,对于湿邪导致的脾阳消法,影响肾阳从而表现出力不从心、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整天发懒、什么都不想干,四肢冰凉、食少不化等现象,可谓是一个好方。如果你也有这种情况,那不妨参考一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张调理脾肾阳虚的名医名方,温肾暖脾,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