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经常会说一句俗语“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本意是指此人心机莫测,故弄玄虚,让人猜不透其行动目的。但这葫芦与药究竟有什么关系?
葫芦
葫芦,古代称作“壶”,俗称葫芦瓜,是道家的象征之一。道教故事里,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四方,治病救人。古时道家也一般用葫芦作为盛放丹药的容器。
“药葫芦”的典故,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的记载。
据传说,汉时,河南一带瘟疫横行,民不聊生。有一天,一位耄耋老人行至此处,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这位“壶翁”身怀绝技,乐善好施,凡是有人来求医,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这位“壶翁”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
时有汝南人费长房,见此老翁在人散后便跳入壶中,他知其必有异,便带着老酒和干肉去拜访了老人。老人知道费长房对他不同凡人已有所发现,便对费说:“你明天再来”。第二天,费长房按时来到。老人带他一起进入了壶中,只见壶内宫殿庄严华丽,满桌美酒佳肴,老人和他饱吃足喝了一顿,然后走了出来。老人对他说:“你千万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并说:“我是神仙,因为有过错而罚下凡来卖药,如今事已了结,可以离开尘世了。你能跟我一起去吗?”费长房决心向老人学习道术,跟从老人进入了深山。久而久之,关于老人的故事就传开了,这位老人被称为“壶公”。“壶公”一词后来也就成为神仙的代名词了。
以上不过是一则神话,但是后世人们却将行医和卖药称作“悬壶”。元代张昱写的一首诗中说:“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前一句说的是《后汉书》上所载的韩康卖药不讨价还价的故事;后一句指的就是悬壶卖药的壶公。
葫芦,古代又写作壶卢、胡卢等。
考古工作者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植物遗存中发现了葫芦的种子,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上也已经有“壶”字。
葫芦同时也可入药,葫芦味甘,性平滑无*,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
葫芦花味甘,性平,无*,可做解*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
葫芦瓤及子,味苦,性寒,有*,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又可治面目、四肢肿,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痈疽恶疮。
最常用的葫芦壳药性平和,药味甘,功可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腹胀等症,且愈是陈年的葫芦壳,疗效愈高。
葫芦壳
葫芦科草本植物瓢瓜的成熟果皮。
甘,平。归心、小肠经。
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腹水、脚气肿痛等症。
本品功能渗湿利水,善能消除水肿,故适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等症,常与猪苓、茯苓、泽泻等药同用。
葫芦壳、陈葫芦(洗净,晒干,切碎用)
三钱至一两,煎服。
脾胃虚寒者禁服。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中医很有趣——浅谈医道与茶道
中医很有趣——古代中医药也有“一带一路”
中医很有趣——服用中药时,需要忌口什么?
中医很有趣——“上火”究竟是什么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