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冰城布艺达人陈秀萍一针一线缝出缤纷生活
TUhjnbcbe - 2022/12/27 20:16:00
北京皮肤科医院那个好 http://pf.39.net/zqbdf/140106/4322685.html

生活报2月2日讯农历猪年将至,很多可爱的小猪造型玩偶、饰品在哈尔滨的商场和小店随处可见,很多属猪的市民都在为自己选购红色衣物和带有小猪元素的饰品……而今年56岁的陈秀萍虽然不是猪年出生的,可她拥有的形态、花色各异的布艺小猪数量却多得惊人,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除了这些“萌猪”,她还缝制出了各种动物造型的玩偶,葫芦、孔雀灯等大型挂件,以及五彩缤纷的荷包、个性美观的口袋等民俗布艺。记者近日来到陈女士家,看到满满一屋子炫彩布艺。这些布艺作品让人目不暇接,对每一件作品都爱不释手的陈大姐讲述了她赋予五彩布料鲜活生命力的“针线人生”。

自幼受奶奶、妈妈巧手熏陶

从做布口袋到缝出上万件佳作

陈秀萍告诉记者,她小时候经常围在奶奶和妈妈身边,看她们做女红。奶奶陈王氏,年随爷爷一起从辽宁朝阳迁至黑龙江宾县,精于各式女红,尤其是刺绣和布艺老虎的制作。妈妈张桂芹出生于阿城西张家,出嫁之前曾是当地闻名百里的绣女,精通满绣(使用彩色棉线,针法层叠渐递,绣品色彩变幻、凹凸有致)。“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晚上家里经常停电,妈妈盘腿坐在炕上借着油灯发出的微弱的光做针线活儿,才五六岁的我便枕着妈妈的大腿看她穿针引线的影子忽长忽短地变换着,像皮影戏一样有趣,这景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以忘怀。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孩子们主要的玩具之一就是布口袋(也叫沙包),那时七八岁的我,就开始向妈妈要来裁衣服剩下的碎布角做布口袋了,那应该算是我最早制作的布艺作品了。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有劳动课,为把针、线、尺等小物件收纳在一起,我亲手做了一个方形针线包,还在妈妈的指导下,在针线包上盖部位绣了几朵小花做点缀,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那时候为了增加一点儿家庭收入,奶奶和妈妈经常去服装厂取些灵活儿回家做,姐姐和我有空也会帮忙,做得最多的活儿就是给的确良衬衫锁扣眼儿,练就了娴熟的锁针技巧。奶奶有时还要做布韬子打蒜布疙瘩(一种盘扣),我也常常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学艺。”

长大以后,因为忙于工作和家庭,偶尔才有时间做做针线活儿。直到年离开工作岗位后,才有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布艺作品的创作中。陈秀萍说,到目前为止,她设计制作的布艺作品已有上万件,其中包括端午荷包(余种)、各种挂件(余种)、立体布艺(余种)、民俗包袋(60余种)、婴儿布艺(50余种)、家居布艺(40余种)六大类余种作品。

爱好书法绘画曾拜师学艺

将剪纸、刺绣等技法融入布艺制作

“我打小就喜欢绘画和书法,同时为了增强布艺图样的设计能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跟随哈师大的葛维均老师学习山水画,作品当年还曾在省美术馆展出过。”陈秀萍自信满满地说,她还广泛涉猎刺绣、剪纸、中国结、布贴画等多门类艺术,并将其艺术特点融入到布艺设计制作中。从年专心于布艺作品的设计制作开始,她每年都会推出几十种新样式,并且为了适应时代,在作品风格上既保持传统,又创新性地加入了许多时尚元素。

陈秀萍介绍,在民间民俗手工各类项目中,布艺是一朵瑰丽的奇葩,它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题材,通过平针、倒针、拱针、锁针、藏针等针法,剪贴、彩绘、挖补、刺绣及挑、拨、拼、缠、镶等技法,配上珠子、亮片、中国节、流苏等制作而成的艺术作品,既是具有实用性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可摆可挂的工艺品。手工布艺的历史从远古时代织布产生至今渊远流长,分布于南北各地,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最为著名。北方地区的布艺文化多来自山东,而黑龙江融合了山东及当地满族的民俗特点,形成了自己豪迈粗狂的特点,制作出了香气扑鼻的荷包、惟妙惟肖的布老虎等作品。“我的布艺作品在布料的选择上主要以红花纯棉贡缎为主,制作出了刺绣精美绚丽的挂件、可爱的十二生肖和民俗布袋等布艺作品,在立体布艺的造型上还加入了卡通、动漫等元素,使作品形成了既传统又时尚的特色风格。”

“这些作品,无论大小,每一件都让我爱不释手。我做过最大的布艺作品是‘孔雀灯’挂件,由手绣的12片布料缝制而成,耗时三四十天,由于每一片布料都挂了浆,夹层里面还塞入了棉花,所以缝制起来很费劲,手被针扎、磨起泡都是常事。即使是缝制一个小的布艺物件也不轻松,从构思、画纸样,到剪裁、试做,总要经过多次调整改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越小的物件越不好缝。有一次,我为了设计一款马的布艺作品,7天没出家门,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研究怎么做‘马’,最终经过10次改版,用60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了一匹长35厘米、宽25厘米左右的活灵活现的布艺马。”陈秀萍有些无奈地说,手工布艺费时费力,但很多人无法区分手工布艺和机械制造的布艺之间的本质差别,所以手工布艺作品的价值往往被低估,这也是影响这种传统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精益求精屡获奖

作为非遗传人义不容辞“传帮带”

作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布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秀萍在布艺创作的过程中精益求精,她的布艺艺术成果,受到省市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作品远销英、美、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从5年至今参加每年一届的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黑龙江省文博会、黑龙江民间文艺大赛等连续获得“十佳精品”“十佳艺人”“金”“银”“铜”奖。

陈秀萍表示,通过多年潜心钻研布艺文化及布艺设计制作,她对中国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感手工布艺的前景很不乐观,过去女子几乎人人都会做女红,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传统的手工布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在做手工布艺的人越来越少,这样下去,很多技法一旦失传就太可惜了,那将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损失。为让手工布艺技法能够传承下去,除了循序渐进地教自己的女儿做,她还积极带动亲戚姐妹、社区居民、布艺爱好者们参与学习布艺制作,并走进大中专学校、小学、幼儿园,手把手传授布艺制作技法,从基本针法到民间民俗传统手工布艺的历史文化,都耐心细致地讲解。“我会在有生之年,坚持把手工布艺技法教授给更多人,让它能够世代相传,我觉得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陈秀萍坚定地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冰城布艺达人陈秀萍一针一线缝出缤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