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巴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生老王和医生老李安阳新闻网
TUhjnbcbe - 2023/1/24 15:32:00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太行山脚下的顺河镇,是个有几千口人的村子,村上有两个老医生,一个叫王冬生,一个叫李姜生。老王在村西头,老李在村中间各自开了一间诊所。

老王挂的招牌是“专治骨疽”。治这种病,老王是祖传,有绝招。他治疗这病一不用截肢,二不用花大钱,三是病人恢复得快。因为有这一手,方圆十里八村,甚至百八十里,差不多都知道王医生。那些“妙手回春”、“华佗在世”之类的锦旗,几乎挂满了小小的诊所。

老王的名气越来越大,名声越传越远。这一下,老李受不了了。他咽了口唾沫,忿忿地说:“有你王冬生治的病,也有我李姜生赚的钱!你有本事治骨疽,我也挂招牌,不压倒你我就不姓李!”老李是说到做到的人,一天不过,“专治内外两科”白底红字的大牌子就挂出来了。

老王一看,笑了。千种病,万种病,不归内科,就归外科。谁也不敢吹大话说什么病都能治。就说你能治,你有铁拐李的金葫芦,也用不上“专”字呀,难道还有内外科以外的病症不成?古今中外医学史上都没有这种牌子,真是天大的笑话。有心给他提一提,又怕产生误解:“咋啦,兴你专,不兴我专啊!”所以,老王也就来了个“哑巴进庙,多磕头少说话”。

不过老李的这块牌子确实起到了作用,远近慕牌而来就诊的人数大增。生意旺了,赚钱多了,老李的火气也就消了,甜丝丝、乐滋滋,那个舒展劲儿就别提了。

但是,老李没高兴多久,一个麻烦症儿让他的生意遭到了“沉重”打击。

顺河镇上可村有个年近古稀的老汉叫陈秀平,立秋后拉起了肚子,这本来不是大症候,可搁在老人身上就不算小。亲戚、本家有好几个医生,给他用过不少补药,都治不好,这才找到“专治内外两科”的李医生。

老李乐意出诊,一请便到。他问过病情后,切脉诊断,断定病人年事已高,脾胃过虚,以往用药量小,没拿住病。心中有了底,便安慰说:“老叔,你放心,这病不碍事。”一边说一边心里想:久泻是虚症,肠胃都掏空;前医虽用药,药轻不治病;重补重升提,量大病就轻。只要把药剂放重些,就定能药到病除!

临走,他顺手开了处方,说:“照我这处方服用,两付,至多三付!”

老汉照方服用,三天后,不但没有药到病除,连床也起不来了。老李又连开几副药,还是不见效,眼见得陈老汉病情越来越重,生命垂危,黔驴技穷的老李不得不推脱,建议另请“高明”。

老李推荐的“高明”是老王。老李有他的想法:老人久泻肠胃光滑,已经丧失了功能,看来只有死的份了。我治不好,你能治好;兴许服你一付药,人就报销了。嘿嘿……

老王也乐意出诊,当然也是一请就到,他问了老李的治疗经过,又查看病人的精神、心脏、脉象,感到病势严重,人已垂危,不过,他没有推辞,而是不慌不忙开了一付大泻药,还特意用上巴豆,临走交代说:“熬上几碗,到天黑喝完。夜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惊慌,天一亮,就派人找我……”

曾给治过病的几位医生见到处方都惊得目瞪口呆,摇着脑袋说不出话来。

“补都补不住,还敢泻,这不是叫人快点死吗?”

大家七嘴八舌商议的结果,多数还是同意照着处方服用,心里的意思是病人没啥希望了,服这付药,兴许还有个“万一”。

到起更天,药力发作了。陈老汉腹痛难忍,翻波浪打滚,清水般的大便中还夹带着丝丝块块的脓血。折腾了几个小时,才算稳住,但病人元气大伤,奄奄一息,已是弥留了。

天刚亮,急急来请的人就敲起了门。老王问明了情况,就说:“回去吧,我不去了,回去可灌病人两三勺稀面汤,不要多,每隔半小时灌一次。”

过没几天,陈老汉竟神奇般地好了,饭量比以前大增。几个给老人治过病的医生特地来找老王问门道,说:“您这用的什么法?泻病不补,还敢用大泻药,也竟能治好?”

老王并不保守:“以补治泻,是通理;以泻治泻,是应变。肚里有积滞,补不住,就要用泻药先把积滞泻下来。积滞时间长了,药量小就泻不动,等第二次再泻泻,又会产生耐药性,所以一次用药的剂量就要足够,把积滞泻下来。可是,又得按照病人的年龄、体质,使能够承受得住。我开这方子,看来剂量很大,却能让病人承受得住,也足够把积滞泻下来,不大不小,才能药到病除。肚里没病了,身体却过虚,不敢骤补,只有用稀面汤,慢慢调养。”

他顿了顿,接着说:“大家不是说用药没有错吗?这就叫:是药都治病,关键要辩证;拉肚有积滞,通因应通用;重用疏利剂,祛邪再扶正。就是这个道理。”

众人听了,谁都服服帖帖!一传十,十传百,老王的名声更大了。老李这下真急了。他咋想咋不是味,他越想越气。越气想得越不是理:“你老王有多大本事,无非开了付泻药,差点没把人泻死,算你走运。我就不信,我不会开泻药、用巴豆?”他整天想想气气,气气想想,盘算着如何在治病上创造个奇迹,压倒那个王冬生。可是这个奇迹还没出现,他竟卧床不起了。烦闷、头晕、胸胀、厌食,服药无效,浑身无力,他给自己吃了好几副药,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了。

老李的儿子李彦才在县里是个干部。他劝爹最好请老王给诊断诊断。老李一听气崩了肚皮:“我开着诊所,我请他?叫我的脸往哪搁?他还没气死我啊!俺俩是冤家对头;就说请,他会来!?”

彦才知道爹的脾气,只能慢慢说理:“爹,凡事总得想想,你生人家的气,人家做啥你啦?难道不准人家看病,不准人家把病看好?你看不好,人家看好了,你恨人家,是不是?这算啥思想啊?是嫉贤妒能!”

老李要不是浑身无力,非跳起来不可:“你是干部,你觉悟高,教训起老子了?告诉你,这一套我全懂。我嫉贤妒能,他王冬生贤到哪、能到哪啦?他会治骨疽不外传,这叫贤吗?治好个拉肚子的这叫能吗?就因为他不贤不能,反而落了个好名声,我才不服他,生他的气!”

“爹,如果因为这,你就该服气啦!”彦才接着说:“人家的秘方,早就献出来啦,只是你不知道。至于才,我看人家就有才。拿上个月来说,有个肚子疼的找你,你说是冷气。可人家说是急性盲肠炎,医院动手术。那天,医院半小时,就没命啦。爹,你说这算不算才?没过几天,又有个肚子疼的来找你,你说是急性盲肠炎,人家却说是着了凉气,结果喝了一些苏打粉就好了。爹,你说这算不算才?再小的病,哪怕眼里迷了个灰尘,你治不好,人家能治好,这就是才,就得服人家。”

“好吧!”老李火气仍然很旺,但病体软弱,他没有理由反驳儿子,只好说:“你也不要说了,他的秘方献不献我管不着。他不憨也不傻,我不相信他会献出来,至于他的本事,这……不好说。那样吧,你就叫他给我看看,治好了,我就服他。”

这天早饭过后,天气骤变,阴云密布,一会儿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老李躺在床上,一见老王进来,脸立马挂上了怒气。老王推门进来,察言观色,心里早明白了几分。略示寒暄,就让老李伸出胳膊,手心贴在桌上,老王捺住手背便切起脉来。切了左手脉切右手。老李一看,忍不住咯咯咯地大笑了起来。等老王侍弄完毕,鼻子哼一声:“这是啥本事?这算什么名医?连在哪儿切脉都不懂!”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说出了不顾情面的话。

老王松了一口气也笑了!心里明白“药”已经管用了。

老李这几天逢人便说老王给自己把脉的笑话,不光听的人笑弯了腰,老李似乎找到了压过老王的理由,边说边笑,甚至笑得都咳嗽起来,眼泪都笑出来了。

可奇怪,老李烦闷、头晕、胸胀、厌食的病也不知道啥时候就消失了。

这天,老李当着儿子的面又把老王给自己把脉的事说了一遍。儿子没有笑,只是耐心地等父亲说完,才慢慢说:“爸,你知道是谁给你治好病的?”

“谁?”

“是王医生!”

“他给我治好的?就凭他从手背上把脉!?我没吃他一副药,没喝过他一口汤,凭啥说他治好了我的病?”

儿子彦才说:“你知道自己患的是啥病?是气病,是气王医生比你强。气病要顺气,气顺则病除。王医生在你手背上切脉,这叫怪病怪治。现在你一高兴,气顺了,你的病不就好啦?”

老李一听,内心猛然一惊!这说的果真是啊!这几天自己不是好生生的了?哪儿还有烦闷、头晕、胸胀、厌食……

儿子略顿了一下,接着说:“王医生说:心情愉快,是健身的根本,治病更不能忽视了精神的作用,这同吃药治病是一个道理!”

儿子临走时,再三要父亲去县卫生局医生培训班学习。老李勉强答应了。

这天,老李犹犹豫豫地跨进了培训班的门,班里已经坐满了各乡各村的医生,邻村的好几个医生见老李进来,都举手示意,算是打过招呼。老李走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坐下,心里既紧张又好奇。

上课铃一响,一位西装革履的老师推门进来,微微驮着背,戴着副眼镜,手里还拿着一沓讲义,俨然一个老教授的样子。

老李定睛一看,霎时间面红耳赤。这不是老王吗?老李不敢正视老王,羞愧的头一下子快钻到了课桌底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生老王和医生老李安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