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巴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杭城味道,上杭那些失传的老手艺,如今打着
TUhjnbcbe - 2023/4/2 8:14:00

据民国《上杭县志》载:上杭全县“无一大工场,无一大制造厂,所有出品皆用手工制造”。清以后至民国,从事冶金、造纸,竹木加工,食品、印刷、纺织等行业的作坊陆续兴起,门类、品种日渐繁多,然设备简陋,生产原始,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需求。解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科学技术队伍的壮大,以及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手工产品和手工工艺无竞争的余地,许多手工艺濒临失传、淘汰与消失的命运。下面谈谈上杭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传统手工艺:

手工补铁锅

补锅匠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地吆喝着。担子的一头是木制的手拉风箱,另一头是直径约15公分的炉子、作燃料用的白煤、熔化生铁的坩埚、几块废铁锅片、砻糠灰和破搪瓷杯里装着的半杯石灰浆,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小工具如小榔头、铁钳子等。

补锅的方法分冷补和火补两种。铁锅上沙眼小或裂缝不长时用冷补,冷补不须动火,只需用补锅钉就行。其方法是,在地上立一铁杆,将需要补的铁锅翻转扣于铁杆上,顶在裂缝处,再用铁锤在锅底外轻轻敲打,打出个绿豆大的小眼,留着穿钉。补锅钉系熟铁锻造,帽顶为伞形,直径不到2厘米,钉脚细软。补锅时,先在钉帽下抹一点石灰腻子,将钉脚从锅内向锅底外穿出,其外再套一片“螺垫”,再将钉脚钳弯,盘扭至紧贴锅底,又用小锤敲打贴实,即补好了一颗钉。若锅的裂缝较长,则挨次再补,直至裂缝补好。

火补的工艺较为复杂,当补锅匠接到活计后,便在场头或墙脚跟处放下担子、安装炉子,支好风箱,敲碎白煤(无烟煤或焦炭),将带来的破铁锅片敲碎,放进用于熔铁的坩埚里。然后在小炉子里放柴、生火、加炭,随着风箱“呼哧、呼哧”的拉动,炉火越来越大,越来越旺,这时,将装满碎铁片的坩埚埋进炉子里,上面还要盖上一层煤炭,以便铁水熔得更快、更充分。

坩埚内铁片熔化成通红闪亮的铁水后,补锅匠右手握一把长长的铁钳夹着一把独特陶制小勺,从坩埚内舀起一小勺铁水迅速地倒在摊在左手的垫子上,垫子上面有草木灰,灰中间预留着一个小坑,刚好能装铁水,使它不能滚动,这时熔融的铁水火花四溅,分外好看。然后,将盛有铁水珠的垫子立即从铁锅的外面对准漏洞按上去,同时一手操起那似小扫帚把的短棒(它的质地是刚柔相济的),饱蘸石灰浆在锅的里面迅速一顶,只听得“咝啦”一声,补丁的表面与锅的球面就保持光滑一致了,一个小洞也就补好了。

手工染布

染布匠,就是专门以上门给人染布为生的手艺人。

过去人们在街会经常听到小贩高叫:“染衫,染裤,染布”,这是上门替人染布的行业。市民对衣服布料都物尽其用。假如对穿过的旧衣服颜色不满意,就会让染布佬漂染,当然,只能把褪了色的衣服再染成深色。

染布的工具很简单:小炉、四方形火水铁罐(上杭人俗称洋铁罐)和数种基本颜料。

先把颜料注入火水罐搅匀,然后放进布料,大约温火浸煮一个小时,客人认为颜色满意,生意便完成了。从前,人多穿蓝色衣服,土法染蓝特别流行。土靛染布的步骤是:抽靛脚子,用抽水葫芦抽出沉在染缸底的“靛脚子”;下靛,置土靛于箩中,在缸水中淘洗,使细靛漏下,再把碱和石灰加入水中;疏缸,下靛后用缸棍子搅动缸水,用缸碗看颜色深浅;染布,在缸中间悬挂一个用铁丝编成的网状“缸罩子”,把缸水分成上、下两层,把布浸在上层,以手操作,染20分钟,取出,叠起来放在缸口上的“担缸板”上轻轻压出水分,摊开晾干,布就由*变绿、由绿变蓝了。

第一次染出的是浅蓝色,晾干后再染一次就深一层,愈染愈深,由浅而深的颜色依次是月白色、二蓝、深蓝、缸青,最深的蓝色近于黑色,称为“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语显见是染坊中的经验。

手工编草鞋

草鞋质轻,和光脚走路一样很轻松,下雨被淋湿,经日晒很快就干。走在潮湿的地方,不会被滑倒,泡在水中也不会加重,因而古时的人,就是穿草鞋攀登潮湿的山石。

草鞋轻巧、玲珑、经济、实用,是劳动人民上山砍柴,下地劳动时穿戴保护脚的工具,穿起来既轻便又舒服,又省钱,取材又极便利。打草鞋有一套专门用的工具:草鞋耙、草鞋扒、草鞋捶、草鞋扛等家伙。打草鞋的原料是稻草杆。

工具备齐后,选用材料了;要筛选鲜白的干稻秆(稻草),一捆稻草,两手抓牢,在石阶沿拍打,丢掉稻衣杂物,并拍打柔软,便于编制。再取络麻搓草鞋申(经)备用。材料备足后,就可以开始打草鞋了。取络麻搓草鞋申(经)二条,长度一“人”长(自己两手摊开放直的长度)。将一条草鞋绳对折变成二条草鞋申(经),在对折中央做一个圈儿,即是草鞋鼻头。用一条绳穿过草鞋鼻头圈内,系在自己腰上。取“草鞋爬”勾在四尺木板凳一头。人坐在凳的另一头,人坐的凳头要顶板壁上,以防打草鞋向后拉紧时木凳向后滑。开始打草鞋鼻头了。用络麻在二条鞋申(经)内一上一下穿编,编到三手指长时,将两条草鞋申挂在草鞋爬的左右的第一个与第三个木齿上,将另一个草鞋申的另两端绳头拉回来,把绳头插人草鞋异头内固定住。

由二条草鞋申变成了四条草鞋申(经)了。要注意最关键环节是:草鞋的长短,取决于从草鞋鼻头到草鞋爬齿的四条草鞋申的长度,以自己的前手臂的长度为标准。就能适合鞋的长度了。接下取喷过水的半湿稻草来在四条鞋申(经)一上一下穿制(纬),在每穿一次稻草时都要把稻草向自己方向索紧,穿两边(经)时要索紧,穿过中是二条鞋申稻草要放松。这样编制起的草鞋,穿起来又牢、又软、又舒服。

手工油纸伞

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等礼仪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辟邪。宗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此是取其圆满的意思,作为人们遮日避雨、驱恶辟邪的象征。传统油纸伞制作工艺,纯手工工艺,伞面为传统棉纸,伞骨为大竹,刷纯天然桐油,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

制伞手工技能要求高,制伞人要以自己的技巧经验来完成,技艺以师徒相承,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及个人的悟性、长期实践体会掌握,学徒须三年方可出师。所用的工具由铁匠专门打制,伞的用料也很讲究,以上好的棉宁纸为伞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黏贴在伞骨上。柿子漆是油柿青的时候,把油柿捣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会把棉宁纸黏住。以竹、木制伞骨和伞柄,用苧线扎好,伞面糊好后绘上图案,涂上桐油,然后在室内吊起阴干,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包括锯竹、刮青、平头、劈骨、锯槽、削骨、排伞骨、穿伞、糊伞、装柄等。

旧时客家习俗婚嫁时,其中油纸伞也是陪嫁妆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由于“纸”与“子”谐音,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一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且“伞(傘)”字里有5个人字,也象征着多子多孙,而纸伞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取其“圆满”之兆,象征婚姻圆满成就,且“油”与“有”谐音,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

手工纸扎艺术

纸扎,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明清时遍及城乡,纸扎艺术最初起源于丧俗,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主要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品。它是为满足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种形式。各类纸扎品,均取竹、木、线、纸为主要材料。主要工艺为剖竹篾、裁木棍、缠绑、糊纸等,以竹、木为骨架,以线团缚部位,糊彩纸以装饰。为哀丧、祀祭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纸扎的种类不外乎以下四类:一是神像,如入葬时焚于陵墓前的大件扎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戏曲入物、侍者等;三是建筑,如灵房、门楼、牌坊、车轿等;四是明器、包括饮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兽类。诸种纸扎作品取材巧妙,工艺精湛。全靠纸扎艺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扎出活灵活现的各类纸扎艺术品,由于纸扎艺术原材料成本低廉,环保。作品轻盈,便于携带,具有普及性和便利性。对世人来说,用纸扎艺术形式来悼念死者,能起到安慰和调节伤感的作用;用纸扎艺术形式来祭祀祖先、神灵,能表达心中敬意、敬畏和乞求福祗的诚意。

纸扎艺术作为缓解死别伤痛的精神慰藉品,和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载体,在一些民众生活中有着一定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感言:

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手艺确实有消失的可能,不必过于悲伤,有些说偶然,也是必然,如补锅,因为以前物质缺乏,所以才补来补去,现在补一个孔都能买一个新的,所以补就不必了,又如做伞,只能做工艺品,做来用不如买,由于客观原因自然有些手艺逐渐消失,但背后的非物质文化要传承,这点是肯定的,艰难时代的思想和精神不可丢,这些是肯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城味道,上杭那些失传的老手艺,如今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