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
茴香,怀香,茴香子,谷香,小茴,香子,小香,香丝菜,瘪角茴香,西小茴,
温,辛。归肝、肾、脾、胃经。
温里常用药
1,温里,散寒温肾,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睾丸鞘膜积液。2,理气和胃,用于脘腹冷痛,食少吐泻等症。亦可用于胃癌、肠癌患者表现脘腹冷痛,虚寒内结,脘腹胀气,闷痛不舒。盐炒小茴香暖骨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煎服,3-6克。理气生用,温肾炒用。阴虚有热者忌用。
为伞形科小茴香属植物茴香FoeniculunvulgareMill.的成熟果实;其根、叶和全草也可药用。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日华诸家本草》:“开胃下食,治膀胱痛阴疼。”
《本草衍义》:“治膀胱冷气及肿痛,亦调和胃气。”
《药品化义》:“主治阴囊冷痛,湿气成疝,肾虚腰痛不能转侧,血虚腿痛不能行动。”
《新修本草》:“怀香子,味辛,平,无*。主诸瘘,及蛇伤。叶似老胡荽,极细,茎粗,高五、六尺,丛生。”
具有温小肠,温心包,温膀胱,温三焦功效。
小茴香Xiaohuixiang
《新修本草》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炙用。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煎服,3~6g。外用适量。
阴虚火旺者慎用。
置阴凉干燥处。
附药:八角茴香
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Hook.F.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大茴香、八角。生用或盐水炒用。性味、功效与小茴香相似,但功力较弱,主要用作食物调味品。用法用量与小茴香同。
小茴香的功效作用
辛、甘,温。入肝、肾、脾、胃经。
理气止痛,调中和胃。
本品疏肝理气,暖肾祛寒,温脾开胃,善止痛,为胃痛、寒疝、睾丸偏坠以及妇女小腹冷痛之常用药。
1.散寒止痛:①用于寒凝腹痛,症见腹痛日久不愈,冷则加重,得暖则痛减,四肢厥冷,大便稀溏者,与干姜、白芍、白术同用。②用于肾虚腰痛,症见腰部软弱无力呈隐隐作痛,遇劳加重,常与附子、肉桂、杜仲、川断、芦巴子同用。③用于少腹疼痛,症见疼痛牵引睾丸,坠胀剧痛或阴囊收缩,证属寒滞肝脉(肝之经脉络阴器抵少腹),用本品一昧研末冲服即可。④睾丸冷痛,症见睾丸疼痛剧烈或掣痛少腹,肿胀不明显,遇冷疼甚,得温此轻,可用本品暖肝散寒,常与荔枝核、川楝子同用,如荔枝核散;若阴囊水肿,即鞘膜积液,可用本品与车前子等份研末,每次6克冲服。
2.理气和胃:用于寒伤脾胃引起的胃脘寒痛,得热则缓、受寒则重,痛势绵绵不休、呕逆少食,可用本品与生姜等份炒*为末,酒糊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达温中散寒止痛之效。
3.温肾缩尿:用于肾阳不足之遗尿、或先天不足或房劳伤肾或年高肾衰引起的夜尿多或睡中遗尿、腰膝酸软冷痛,可与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同用。
小茴香与大茴香,《本草纲目》曰:“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夏月祛蝇辟臭,食料宜之;大茴香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
1.配补骨脂:补骨脂辛苦大温,功专补肾助阳,既能温下元、固精缩尿,又可温运脾阳;小茴香辛温,入下焦以温肾散寒,人中焦又可调中醒脾。二药配对同用,相辅相成,增强药力,下行则温肾散寒之功较著,宜用于肾阳虚弱、下元不固、小便清长、遗尿遗精、尿频早泄及尿失禁等,对于妇人腰酸腰痛、月经延期、经行腹痛、月经色黑挟血块等下焦虚寒证,也可用之;中则具暖胃行气、温脾助运之功,可用于脾肾阳虚、胃寒气滞之食欲不振、食后胃脘饱胀、嗳气、呕吐、腹痛、便溏等证。
2.配葫芦巴:本品味辛味强,能入下焦,具有温肾散寒理气止痛之功;葫芦巴苦温纯阳,善入肾经,为温养下焦、疏泄寒气之药,能补命门而理火衰、壮元阳而治虚冷,凡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之证,皆宜用之。二药功效相似,配对合用,温肾散寒之力倍增,并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是治疗寒疝阴肿、少腹冷痛的主要药对之一。
3.配牵牛子:牵牛子苦寒有*,性烈走泄,善于利水道而泻水湿,兼通大肠气秘;茴香辛温,有温肾祛寒、理气止痛之功,能暖丹田、除小肠冷气,为治疝要药。二药并用,专入下焦。以泄阴邪,一长于泄水湿,一长于泄寒气,相辅相成,同奏散寒消肿、止痛疗疝之功,临床用于治疗下焦虚寒、气滞水停所致的阴囊肿胀坠痛、二便不利之寒湿水疝,疗效颇佳。
4.配川楝子:川楝子具理气止痛之功,然其性味苦寒,又可清肝火、除湿热,为疗心腹痛及疝气要药,故对因热因湿所致者方为合宜;小茴香也具理气止痛之功,其性味辛温,又善温肾散寒,乃行少腹至阴之要品。川楝子与小茴香,其性一寒一热,寒清温通,相使合用,为理气疗疝之良剂,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5.配杏仁:杏仁苦泄降气,小茴香散寒理气止痛,并有调中醒脾之功,两药配用,既能降逆散寒,又能温中止痛,温而不燥,冶寒疝气逆腹痛等证。
阴虚火旺者慎服。胃有热及热*盛者忌用。
内服:3~9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开调敷,或炒热温熨,或煎水熏洗。
孙会斌